
PRODUCT CLASSIFICATION
产品分类
更新时间:2025-11-27
浏览次数:10中温型箱式电炉(温度范围通常为600–1200℃)是实验室和工业场景中常用的加热设备,其特点围绕“中温区间优化设计"展开,兼顾性能、成本与易用性。以下是其核心特点及具体分析:
一、温度性能:精准稳定,适配中温工艺
温度范围与精度
额定温度:800–1200℃,长期工作温度建议比额定值低50–100℃(如1200℃机型长期使用≤1100℃),以延长设备寿命。
控温精度:±1℃,温场均匀性±3–5℃,满足中温实验对温度稳定性的要求(如催化剂活化、金属退火需严格控温)。
升温速率:支持0.1–10℃/min可调,适应不同材料热处理需求(如陶瓷快速烧结或缓慢退火)。
温度均匀性优化
炉膛设计:采用方形结构,减少角落温差;部分机型配备热电偶阵列,实时监测并调整温场。
保温层:多层陶瓷纤维模块(厚度100–200mm),降低热量散失,温场波动≤±3℃(空载测试)。
二、加热与保温:高效节能,降低运行成本
加热元件选择
镍铬合金丝:成本低、易更换、抗氧化性强,适用于800–1000℃场景(如金属退火、灰化实验)。
硅碳棒:耐高温(可达1350℃),用于1000–1200℃机型(如陶瓷烧结),但价格较高且易脆断。
模块化设计:加热元件可独立更换,降低维护成本(如某品牌电炉加热丝更换仅需10分钟)。
保温性能
陶瓷纤维材料:导热系数低(0.03–0.06W/m·K),节能30%以上(相比传统耐火砖)。
外壳温度控制:风冷设计使外壳温度≤60℃,避免烫伤风险,适合实验室密集摆放。
三、控温系统:智能化与易用性平衡
基础控温功能
数显PID温控仪:支持手动设置温度、升温速率及恒温时间,操作直观(如设置“600℃保温2小时")。
温度偏差修正:可校准传感器误差,确保长期使用后控温精度(如某机型支持±5℃偏差修正)。
程序控温扩展
多段程序:部分机型支持30段程序控温,可模拟复杂工艺曲线(如“升温→保温→降温→再升温"循环)。
数据记录:内置存储器或连接电脑,记录温度变化曲线,便于实验复现与数据分析。